搜尋站內文章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戰爭與和平》第二道門、從古至今:洋樓

我猜想,應該有些人和我一樣,有著同樣的認知。

過去只要提到洋樓,像我,頭一個聯想到的是淡水的「紅毛城」;淡水,舊稱「滬尾」,是早期台灣北部非常重要的一個港口。在過去,台灣曾經被許多國家給殖民過,像是中國的明朝時代,台灣南北部就分別由荷蘭和西班牙所殖民過。

正因為經歷過這段歐洲列強的殖民時期,所以在台灣可以看到許多具有外國色彩的建築物並不奇怪。淡水的「紅毛城」正是如此。


  • 得月樓

2012_May_Kinmen_Day1_13



回到金門這裡。

我對金門的傳統印象中,這裡是一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也就如此一直覺得古厝在金門是很常見且稀鬆平常的傳統建築文化。

但是我卻忘了金門的地理位置,正處於沿海地帶,對國外的貿易和接觸自然就會比較快速。明朝時代以來,因為海上貿易的興盛,因而金門這裡更是挾地利之便的優勢,也一直延續到1900年代之後。


2012_May_Kinmen_Day1_14

有沒有覺得這個塔樓很像卡通人物的臉呢?


下飛機後,在民宿放好行李後,我們馬不停蹄的前往水頭聚落附近的幾個景點參訪。

而在這裡最有名的一棟洋樓建築,就是「得月樓」。


得月樓,興建於民國二十年間,是由印尼華僑黃輝煌先生所蓋的一間洋樓。民國二十二年,因為沿海海盜猖獗,所以在主樓旁又建構加蓋了防禦用的槍樓。


2012_May_Kinmen_Day1_20


關於「得月樓」的得名,據說是起於「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


現在想想確有幾分的道理。位於『水頭』聚落這裡,又這裡地處沿海地帶,所以是「近水」:建築高度是當時金門最高的一棟建築物,所以稱之為「樓台」,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得月樓」既有「近水」、又有「樓台」,豈還不「得月」嗎?

看倌們~您說是吧?!(笑)


2012_May_Kinmen_Day1_15


第一天的行程其實是相當的趕,因為一個下午要趕相當於一天行程的份量,對我來說確實是有點趕。之前說過,之所以對傳統建築文化不太感興趣,主要是覺得有太多的細節,覺得有點麻煩;不過拿到拍照這邊來說,也因為細節多,可以拍的東西自然也就多。


「拍的東西多,需要的時間也就多。」

傳統建築的題材就是如此。


2012_May_Kinmen_Day1_23


可惜的是,我沒有走完「得月樓」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

外觀充滿西洋風味的「得月樓」,走到房樓內卻顯得很有中國味,正所謂中西合璧,就是這個意思吧?!


2012_May_Kinmen_Day1_24


不管是古厝、還是洋樓,因為同屬於珍貴的文化資產,所以當地政府一定會加以保護。

其實拍這樣的建築題材,我最希望的還是:


2012_May_Kinmen_Day1_11


盡可能的不要把太多「現代」才有的東西給放進來,又或者是說讓這些東西進入鏡頭。我還是想把這樣的一個歷史文化產物給還原到當時,那個屬於它的年代。

還不太明白我的意思嗎?


嗯,那好,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 金水國小

2012_May_Kinmen_Day1_28


接下來就是同樣位於水頭聚落,得月樓附近的「金水國小」。

金水國小,是由水頭當地的僑民所集資興建的一所學校。早年有許多的水頭人移居南洋海外工作打拼,經年累積了財富之後,進而回饋家鄉,興建了這所學校。

學校於西元1932年興建(民國二十一年),從高處俯瞰,會發現建築平面是一個典型的「回字型」配置。


2012_May_Kinmen_Day1_27


從正門的外觀上看過去,屋牆上的雕刻與裝飾,在在都可以看得出濃厚的西洋建築風格。


2012_May_Kinmen_Day1_29


走進大門,出現在前方的是「回字型」裡面的那個口,也就是學校的禮堂所在。走進去起初我還以為進去了一座教堂裡面,畢竟從裡面傳遞出來的都是濃濃的西洋風味。


2012_May_Kinmen_Day1_35


位於禮堂的兩側為學校的教室,後面則是教師的宿舍。


2012_May_Kinmen_Day1_32


一進入教師的宿舍臥房,透露出來的又是另外一番不同於西洋風味的中國傳統風格。不知道怎麼搞的,對於這種中國傳統的臥房我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且總覺得薄紗壟罩著一份神秘的色彩,讓人好奇薄紗之後可能會有什麼秘密似的。


2012_May_Kinmen_Day1_31


既然有住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可以烹飪食物之處:廚房。

就現在來說,用「烹飪」來形容現代廚房內的工作是很適切的一個字詞;但就古早時代而言,「起灶」或許比「烹飪」還來得符合當時的味道。(笑)

這也和我之前說的相呼應,我會希望拍下的每一張照片,最好不要有太多現代的事物摻進一角,這樣就顯得不符合當時的現實,有著太多的違和感。


2012_May_Kinmen_Day1_30


金水國小現在已經不是作為學校用途,1986年的時候(民國七十五年)因為人口的大量外移,所以在當時就已經廢校了。

現在則是在金門國家公園的整修後,正式的改作為展示館之用。館內介紹著早期當時,金門僑民離開家鄉到海外發展的辛苦歷程,以及在事業有成之後,回饋家鄉的許多貢獻事蹟。


2012_May_Kinmen_Day1_34


藉由這個展示館,好讓水頭的後代以及來到此地拜訪的遊客們,都能夠充分的了解到當時的僑鄉社會。

不管是「得月樓」、還是「金水國小」,兩者都透露出當年遠赴南洋打拼的僑民的身影。可是這些僑民並沒有因為致富後就忘了家鄉的一切;重回家鄉之後,興建起一座又一座充滿的中西合璧味道的「番仔樓」。

在在都證明了這些僑民們不忘感念家鄉之意。


2012_May_Kinmen_Day1_36


開啟第二道門後的我,單單的從建築文化和僑鄉社會當中了解到,關於金門此地過去很多的生活型態及文化的演變過程。

可是,結束了嗎?




還沒呢~

重要的第三道門才正要開始!


Next、

2012_May_Kinmen_Day3_17




同時發表於 中時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