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站內文章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旅行三兩事】日本冬季旅行穿著指南


Winter_Clothing_Cover


進入冬季,雖不是日本的旅遊旺季,但像我一樣喜歡往雪國跑的人肯定不少。

而冬季旅行詢問度最高的日常問題大多圍繞在「天氣」和「穿著」的這兩件事身上。

「到底該怎麼穿比較好?」

「是不是買件鉤鐵絲材質的外套比較好呢?」

從「洋蔥式」穿法,到目前最熱門的「玉米式」穿法都有許多人提倡,但最終得要回歸到個人的耐候程度,以及行程的安排來決定該怎麼穿衣服。

早期,因為曾有家人在登山用品店工作,所以很早就開始穿起機能服飾,當時也傻傻的,家人怎麼配衣服我就怎麼穿,其實沒有任何的概念,幾年下來,只要提起登山服飾,也只有「Gore-Tex」這個字詞不斷的在腦中徘徊。

隨著幾年下來,秋冬時節前往日本旅行的次數增加,關於衣服穿著上的概念也有了小小的心得,每次前往日本旅行,有機會的話也一定會去登山用品店逛個幾圈。有時候不小心手滑,就順便帶個兩件衣服回家了。(笑)


Winter_Clothing_Three_Layer


「Mont-bell」是源自於日本的登山品牌,也是近年來我相當喜歡的一家登山服飾品牌。

在日本當地的價格,通常比台灣的專櫃來得便宜許多,其中最知名的羽絨衣大概只有台灣的五到六折左右而已,幾乎每次去到日本當地,都會到附近的分店去尋寶。

關於穿著指南的這部分,看過了那麼多家登山品牌的官方網站以後,Mont-bell 日本官網提供的穿著指南真的是寫得非常的詳盡。在接下來的日本冬季的穿著心得,我也將引用對照 Mont-bell 日本官網圖片和旗下的產品線來輔助說明。

現在馬上進入正題。

一般冬天的穿著準則,大都依循著上圖的「三層式」穿法,簡單來說就是底層的「排汗層」、中層的「保暖層」,以及外層的「防風層」等三層。


一、排汗層(Base Layer)


Winter_Clothing_Base_Layer_1


這幾年來非常熱門的「發熱衣」,就是屬於基本層的一種。

還記得2013年時,我在日本買了第一代的 Uniqlo 發熱衣,衣料本身穿起來相當舒適,當時印象非常的深刻,但最終我給予它的評價並不太好,因為除了保暖度沒有預期的好以外,由於排汗能力較差,蓄積的汗水很容易產生汗臭味。經過幾代的演進之後,現在 Uniqlo 的發熱衣,從原本的單款發熱衣演變成三款厚度不同的發熱衣,品質也已經趨於成熟。

Mont-bell 的基本層內衣主要有兩大產品線,其一是「Super Merino Wool」,採用了美麗諾羊毛所製成;其二是「ZEO-LINE」,採用了化學纖維所製成。前者為天然纖維,後者則是為人造化學纖維。現今衣服所使用的布料,除了如棉、羊毛等天然纖維外,「聚酯纖維」已然是機能性服飾的核心素材。

Winter_Clothing_Base_Layer_2


兩款分別使用羊毛和聚酯纖維的底層衣主要差別在於,聚酯纖維擁有較好的排汗速乾效果,而羊毛擁有較高的保暖度和除臭機能,而這兩款底層衣也都各有提供三種不同厚度,可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不同的選擇搭配。

基本層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排汗能力,一旦汗水沾黏在皮膚上時,就容易帶走體內的熱能,反而容易體溫下降而造成感冒,因此我認為基本層的排汗能力得更甚於保暖能力。

之前曾購入「Super Merino Wool」的「薄手」款,但冬季乾冷時很容易因為靜電吸附在中層的刷毛衣上,除此之外排汗和除臭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我對 Mont-bell 的底層衣評價並不會太好,普普通通而已。

作為一般冬季日本旅行的底層衣選擇,我認為 Uniqlo 的發熱衣確實是已經相當優秀了。


二、保暖層(Mid Layer)


Winter_Clothing_Mid_Layer_Fleece_Catalog


隨著紡織技術發展至今,底層衣都已經擁有相當好的排汗保暖效果,依照三層式穿法的規則來看,我認為中層衣的選擇才是這三層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層。

作為保暖層的衣物選擇其實非常的多,從材質來劃分的話,常見的有刷毛(Fleece)羽絨(Down)化纖填充等等。

Mont-bell 在保暖層這部分所提供的衣服種類選擇非常的多,並以「CLIMA」家族為主要產品線,從以厚薄劃分的基本款,到為了方便身體活動需求所設計,以及針對嚴寒氣候所設計等各種不同的子產品款式。

Winter_Clothing_Mid_Layer_Fleece


上面則是三款泛用度最高的刷毛等級,依照厚薄程度的不同可分為最薄的「CHAMEECE」、厚一點的「CLIMAPLUS 100」,以及最厚,也最佔收納空間的「CLIMAPLUS 200」等三款。其中旅行時最常使用的是前面兩款,太厚的話收納反而不方便,太佔行李箱體積。


這三款刷毛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CHAMEECE」,材質摸起來非常的細緻,薄薄的收納方便,同時也能有一定程度以上的保暖能力,除了作為日本旅行使用外,台灣的冬天也相當的好用。其次是「CLIMAPLUS 100」,除了可作為中層衣來使用,在乾冷的天氣裡還可以拿來當外套來使用,泛用度非常的高,收納折疊起來的厚度也尚可接受。


三、軟殼衣(Softshell)


Winter_Clothing_Mid_Layer_Softshell


軟殼衣兼具機能性和舒適性,其定位大概介於中層和外層之間,視情況既可以當作中層,也可以當作外層外套來使用。它既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防風防潑水能力,同時也具有保暖功能,加上布料較為彈性柔軟,戶外活動量較大的情況時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Mont-bell 自有的軟殼布料當中,基本款分別是「CLIMA PRO 100」「CLIMA PRO 200」,而「CLIMABAEEIER」則是多內置了一層防風透氣薄膜,擁有更好的防水防風和透氣能力。我的手邊有一件「CLIMA PRO 100」無帽款的軟殼外套,在沒有寒流,也沒什麼雨的冬天裡當作外層外套來穿著相當的好用。


四、羽絨(Down)


Winter_Clothing_Down


目前保暖度最佳的仍是「羽絨」,而同時 Mont-bell 最為知名的一項產品也就是羽絨衣。

Mont-bell 的羽絨衣採用的是天然鵝絨填充而成,根據蓬鬆度不同,主要分成 800FP、900FP 和 1000FP 等三條主要產品線。

所謂的「FP」,英文全名是「Fill Power」,中文為「膨脹係數」,是用來評定羽絨等級的一項數據。膨脹係數表示相同重量的羽絨,經由自然膨脹後的最小體積,其膨脹的體積愈大,就代表能夠捕捉的熱空氣就愈多,保暖能力也就隨之愈高。


Winter_Clothing_Down_Catalog


但有個問題是,相同重量,隨著膨脹體積愈大,衣服看起來也就越膨,因此FP值越高所代表的意義,是希望能夠在使用最少的羽絨量情況下來維持相同程度的保暖能力,主要為的是達到「輕量化」的目的。

注意看1000FP的羽絨衣,並不是最保暖的款式,而是最輕便,收納體積最小的。另外隨著FP值愈高,反映在價格上也就愈高了。

Mont-bell 羽絨衣的產品線實在非常的多,但目前沒有一種產品是最輕便又最保暖,只能在輕便和保暖之間去取得一個較佳的平衡而已。一般來說,從 800FP 系列的款式去選擇就已經相當足夠。我自己的話,選擇的是 800FP 的「Superior Down Series」,為了是能夠兼做中層衣,搭配防風外套來一起使用。

這款羽絨衣的優點是輕薄保暖,穿起來也不膨且收納方便;缺點是,這款羽絨衣為了輕量化,僅僅使用薄薄的 10D 表布,感覺有點不太可靠,穿在外層的話就要顯得要小心一些。

以保暖層來說,目前羽絨的保暖度還是最好的,缺點就是羽絨衣的保養較為不易,潮濕的話保暖度便會大幅下降。近幾年,化纖保暖材質不斷地朝向取代羽絨的目標去研發邁進,目前來說保暖度雖仍不及羽絨,但即使潮濕也能夠維持一定程度的保暖,加上好照顧、方便機洗的特性,成為了羽絨以外的另一種不錯的選擇。


五、防風層(Outer Layer)


Winter_Clothing_Outer_Layer


作為防風層來使用的外套,這邊主要講的是「Hard Shell(硬殼衣)」。

我想「Gore-Tex」的名氣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

所謂的「Gore-Tex」,其實是一層特殊的防水透氣薄膜,這層薄膜夾在裏外層布之間,外觀所看不到的地方。也就是因為這層薄膜的緣故,才能夠達成外層防風防水的效果,又能夠同時兼顧內層透氣的特性。使用 Gore-Tex 材質的外套價位大都不斐,也隨著使用的 Gore-Tex 等級不同,從數千塊的兩層布基本款,到上萬元以上 Gore-Tex 「Pro」 等級的都有。

Mont-bell 除了羽絨衣以外,其實 Gore-Tex 外套也相當的物美價廉,像是使用三層布的 Gore-Tex 風雨衣一件大約也只要台幣五、六千塊左右。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常常有機會使用到 Gore-Tex 外套,如果只是為了一年出國個幾次而買的話更是不划算,因此為了提供更多的選擇,各大登山用品品牌紛紛開發自家的防水透濕布料。

像是以 Mont-bell 使用自家「DRYTEC」布料的防風防水外套來說,一件外套的價位大約只要台幣兩到三千塊左右就可以買到。雖然使用年限和防風防水能力仍比不上 Gore-Tex 等級,但卻擁有了更好的性價比,可說是預算有限的人的一大福音。

平心靜氣而論,如果只是作為一般旅行用途,沒有任何登山等高強度活動,又大多以市區,偶爾郊外行程為主的話,其實是不太需要用到 Gore-Tex 等級的外套,當然如果預算較充足的話 ,那麼其實兩層布的 Gore-Tex 也就已經相當夠用了。(笑)


六、我的冬季穿著心得


My_Winter_Clothing


講了那麼多,日本的冬季旅行穿著我自己又是怎樣去搭配的?

其實在經歷過多次的冬季旅行以後就會發現,全身真正需要保暖的地方一直都是在頭部、頸部和四肢部位,基本上這幾個部位保暖做得好的話,全身自然而然的就能夠溫暖起來。

我的上半身標準穿搭,底層是保暖排汗衣(或發熱衣),中層是一件刷毛衣,外層則是防風防水外套,這樣的穿搭方式就已經適用於絕大多數的日本冬季環境。下半身的話,都會內搭一件保暖緊身褲,外褲的話假使是市區行程,又或者是乾冷的情況下,則是穿著 Uniqlo 暖褲;假使是郊外行程,又或者遇到濕冷天氣時,外褲才會換上有較佳防風防水能力的登山褲。

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日本有很多室內地方都會放送著強力暖氣,假使穿著太厚或是太多層的話,進出室內反而會造成穿脫時的麻煩。即便是到豪雪嚴寒地區,只要加厚保暖層,像是厚一點的刷毛,或是刷毛中層外再加一層較薄的羽絨或化纖外套保暖,又或是選擇內層鋪上保暖棉的防風防水外套,就足以應付日本冬季的所有環境。

以下再舉三個情境例子來示範說明。


七、冬季穿搭情境


Winter_Clothing_Situation_1


範例一:十二月,下雪的京都。


正在下雪時其實並不會那麼的冷,因此衣服的穿著也只要依照上面的三層式標準穿法就已經足夠。至於沾附在外套上的無論是乾雪或是濕雪,任何非 Gore-Tex 布料的防風防水外套也都完全能夠勝任,怕冷的人則是可以加厚或增加保暖層即可。


Winter_Clothing_Situation_2


範例二:二月底,午後的豬苗代町。


這是在步行回車站的途中,當天的天氣非常晴朗,但由於鄉下地方空曠,防風的重要性就顯得重要許多。也由於是在步行途中,身體走動能夠持續產生熱能,除了穿著防風能力較好的外層(軟殼也可),底層和中層其實都可以不用太厚,以輕便方便活動為主即可。


Winter_Clothing_Situation_3


範例三:同樣是二月底,眺望諏訪湖的觀景台上。


最冷的狀況其實是在靜止不動的狀態,無論是在觀景台上拍攝諏訪湖夜景,又或者是拍攝只見線,在這種地勢較高的觀景台上將會異常的寒冷,這時候羽絨衣就會派上用場。

羽絨衣雖然保暖能力最高,卻有著不太透氣的缺點,動作較為劇烈的戶外活動更是不適合穿著羽絨衣,因為身體流汗會讓裡頭的濕氣排不出來,蓄積在衣服裡頭。因此,羽絨衣最佳的穿著時機是在身體靜止不動或是低強度活動情況下所使用。


八、結論


Winter_Clothing_Conclusion


隨著科技進步,機能性服飾的開發,漸漸朝向多功能的目標走去,所提供的機能不再只有單一性,而「三層式」穿法中的三層之間,其界定的基準和界線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舉例來說,外層的防風防水外套,不再只有防風防水的功能,同時也為了兼顧保暖,在外套內層添加各種不同材質的保暖層,像是刷毛、化纖或者是羽絨等等,一件外套就同時兼具了外層和中層保暖的功能。

另外像是中層,視天候情況不同,較厚的中層衣既可當做中層,也可作為外層使用;較薄一點的中層,也可直接當作內層,而較厚的底層衣也可作為中層,這就是為什麼三層之間的界定會越來越模糊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候性也會因人而異,在相同氣溫,同樣穿著下,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熱,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冷,因此冬天衣服的穿搭也會是百百種。無論如何,最後都得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原則,那就是再怎麼去搭配,無論是否選擇機能服飾,都一定是依據排汗、保暖和防風防水所建構起來的穿著方程式而得出的解答,只是答案並不會是只有一種而已。

以「三層式」穿法為基準,視環境和活動強度的不同進行增減,就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冬季穿著指南。



1 則留言:

  1. hello we are looking for goretex 3 layer fabric just the fabric .
    Is posible to buy a roll ?
    thank you

    回覆刪除

※ 廣告及不雅文字等訊息留言一律刪除!